六藝概論|打開你與靈界溝通的六道感官

 

在希夷門,「六藝」是靈通的分類方式,也是一種修持的實踐路徑。

它不只是個人開通的能力,更是承擔祖師旨意、協助辦事的基本工法。


六藝分為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代表六種不同層面的靈性接收通道。

透過六藝的運用與鍛鍊,門生可以以「看景、寫文、唱文」的方式傳達祖師的意念,進而實踐法施、完成祖師交辦的任務。

 

 

六藝不是玄學,而是靈界的「通訊系統」
在希夷門,我們相信:只要具備六藝中的任一項,就有成為為神服務之人的潛能。

即使只有一藝,也極其難得。

以實際情況而言,十位門生中可能不到一人具備完整六藝的潛質,而這些潛質仍需透過鍛鍊與指導,方能真正開發並穩定運作。

 

一、眼通|靈界的「影像接收器」
眼通者可「看到景」,例如觀察一個人的靈魂是否在位,或預見尚未發生的事件。
然而畫面的清晰度與穩定度有所不同,有人可見如實境,有人僅是一閃而逝,甚至無法理解所見之意。這與個人天賦、功果、以及定力的深淺密切相關。

 

二、耳通|跨維度的「聽見者」
能聽到非人間的聲音,包括祖師的指令、天界的傳喻,乃至妖魔鬼怪的干擾低語。
耳通若未經穩定訓練,常因接收過多干擾,導致心神不寧。

必須培養定心與辨識能力,才能分辨何為祖師之語,何為干擾之聲。

 

三、舌通|傳喻的「發聲者」
在希夷門,具舌通者非常珍貴,因為他們可以承擔「唱文」的任務,即代祖師發聲。
透過唱文,祖師的意旨得以口語化流傳,後續再由他人紀錄、轉寫成拆文,供全體門生學習與依循。
若無舌通者,祖師的指令將無法被準確、快速地傳遞,宣化工作也會陷入瓶頸。

 

四、鼻通|氣場的「嗅聞者」
能以氣味感知陰陽界的動靜。例如聞到檀香味,常表示祖師或仙佛親臨;而若聞到濃重、陰濁之氣,如殯儀館的腐臭氣味,則可能是妖魔靠近。
鼻通者往往比一般人更敏感,能在氣場微變之際就做出判斷,適合在法會、禁地、病厄場域中協助辨識能量狀況。

 

五、身通|以身感知的「體感者」
身通者擁有明顯的靈性感應體質,能透過身體直接感受陰陽氣場的變化。
常見反應包括:走進某地,突然起雞皮疙瘩或渾身不舒服;靠近某人時,頭痛、噁心、想吐;感受到有形無形的干擾壓力或氣場侵擾。
這類人即使無法「看到」或「聽到」,但身體會做出強烈反應。
在希夷門,我們不鼓勵「附身借體」的方式,而是強調藉由身體自主感知並行動,如運用劍指、步罡、符令等,來協助祖師完成特定任務。

 

六、意通|純粹的「感知者」
意通是最抽象的一藝,也是最不易被察覺的一藝。
意通者可能沒有明顯畫面或聲音,但會憑「直覺」知道某事即將發生,或清楚知道某人的狀態與走向。這就是俗稱的「第六感」,但在希夷門的訓練下,它會被轉化為一種穩定、可靠的感知力。
未受訓練時,意通者常被認為疑神疑鬼,只有在六藝脈絡中理解,這份感受才不會成為人生的困擾,而會成為辦事的助力。

 

 

 

六藝即天命,各有其分
六藝不需要人人全通,也沒有優劣之分。
它們是不同的靈通方向,對應不同的天命職責。
有人能通一藝,有人能通多藝,端看其天份、修持深度與祖師的安排。
真正重要的,不是「我能通幾藝」,而是:「我有沒有將自己的那一藝練穩、用對地方」。

 

 

 

為神辦事,不等於開壇建廟
很多人以為「為神辦事」就是要開壇、建廟、立香案,才算在做神的事。
但在希夷門,我們更強調的是:能否正確執行祖師交付的任務,包括:
- 傳達祖師旨意(宣化)
- 引導眾生轉化(修持指引)
- 協助法會祭祀(法施執行)

只要你願意修持六藝、穩定靈體、安定心性,並以一念正心承擔祖師所交付的事務,無論你在哪裡,都能成為神與人之間的橋樑。
這才是真正的「為神辦事」,而非徒具形式的香火。